新闻中心

电子烟的原罪

电子烟做的,既是烟民这个存量市场,也是这个群体之外的增量市场。而这恰恰就是电子烟被舆论抨击最猛烈的一点。
 
 
 
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公共健康专家约翰·W·艾尔斯通过分析2012年~2015年间超过300万条关于电子烟的公开推特信息,研究了人们使用电子烟的原因。
 
 
 
结果显示,2012年美国43%的电子烟消费者主要因为戒烟需求而使用电子烟,21%则因为社交需要,还有17%因为可以在室内吸食而选择电子烟。到了2015年,戒烟需求降至了30%,而社交需求则提升至了37%。
 
 
 
前段时间,PingWest品玩的联合创始人、媒体人骆轶航就在自己的文章《电子烟,一点都不性感》中发表评论称:“无论是电子烟的营销还是科学知识普及,唯一应该瞄准的群体只有一个:现有的香烟烟民。以‘替烟’之名挖掘新烟民,用存量的思路做增量,对电子烟这个市场来说,就不太克制了。”
 
 
 
“电子烟应该是一种功能型产品,而不应该是一种时尚和潮流型产品”。他给电子烟下好了判断。
 
 
 
吴晓波频道也干脆将“电子烟在诱惑谁:帮助1个烟民的同时,发展81个新烟民”当作了文章标题。
 
 
 
这些都是对电子烟的“保守型”评价中颇具有代表性的看法。不过,在从业者们看来,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。
 
 
 
朱萧木对虎嗅说:“当然我不会做一个危害社会的东西,它很健康,用它来代替抽烟,根据英国的调查是减害95%的。”
 
 
 
“健康”一直都是电子烟宣传的关键词,而“减害并非无害”这句话,也曾是电子烟在健康问题上被公众抓住的“小辫子”。
 
 
 
面对舆论对“健康”一说的抨击,从业者们其实并不能理解。电子烟并不算是“烟”,至少品牌商们是这样认为的。
 
 
 
“它很健康,它只是一种雾化器。有很多人通过电子烟摆脱了对传统烟草的依赖,而摆脱电子烟的依赖相对更简单,因为电子烟的成分没那么复杂,而且更温和一些,相比香烟对人体少了很多刺激。”朱萧木解释称。
 
 
 
这样的说法是行业共识,陈衡也向虎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她认为,电子烟的风口之所以能起来,还是基于人们对于健康的诉求,和对吸吮这一生理动作的诉求。
 
 
 
风口起来,最大的功能就是把小众产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,就那样摆在便利店里,每个人都能看见。陈衡说:“尼古丁其实跟咖啡因的性质是一样的,会让人略有点上瘾。”
 
 
 
在品牌商们看来,这基本“属于无害”,就像所有的香烟上的友情提示一样——吸烟有害健康。
 
 
 
朱萧木原本并不抽烟。不过现在,他已经亲自上阵抽自家产品为电子烟代言了。
 
 
 
“我觉得电子烟更像是一种‘气体咖啡’,它有很好的味道,能给你提神,它会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,它会变成一种仪式、一种动作。它健康,没有什么问题,所以很多以前不抽的人觉得有意思也会开始抽。我身边那些抽电子烟的朋友,里面一半人以前是完全不抽烟的,他们以后也不会抽烟(香烟),但是他们会抽电子烟。”朱萧木坦言,“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用来解压。”
 
 
 
而这场没有裁判的辩论,在“315”的夜里迎来了第一场“胜负”。
 
 
 
“315”晚会现场点名电子烟:电子烟释放的有害物质会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。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。同时有些烟液的尼古丁含量标识不规范,还有的直接超标。烟液中含有甲醛、丙二醇和甘油,汽化的丙二醇和甘油对于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......
 
 
 
这是电子烟收到的第一封“官方通牒”。
 
 
 
对电子烟还没有任何防备的电商平台立马绷紧了神经:晚会结束,京东下架了在关键词“电子烟”下的所有搜索结果。当然,短暂的惊慌之后,京东又将其重新上架。
 
 
 
而根据《腾讯深网》的报道,3月15日当天上午,电子烟圈中就已经有消息称可能会被点名,他们最担忧的报道方向集中在电子烟资质问题,在他们看来,这甚至可能让整个行业从此毁掉。但当315晚会报道只是聚焦在电子烟同样对人体有害,消费者不要为了赶时髦掉入另外一个消费误区时,有从业人员拍手称“过关了”。
 
 
 
对“315”点名电子烟一事,姚浩锋随后对虎嗅表示其实自己并不意外。他反而觉得,电子烟太火了,“压一压是好事”。